长江流域发现豆科新物种——江湖铁扫帚
时间:2025-06-18 浏览次数:0
2025年2月,雷火竞技李家湘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宣布在长江流域发现豆科胡枝子属新物种 ——江湖铁扫帚(Lespedeza jianghuensis Song Huang, Jia X. Li & B. Pan bis)。这一发现不仅为全球植物资源宝库增添新成员,也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物种为低矮灌木,高可达60厘米,生于河湖堤坝及岸边草地。形态上,其以匍匐习性、棱角状无沟槽茎、狭倒卵形短小托叶,区别于近缘种。分子分析显示,新种与截叶胡枝子、红花截叶铁扫帚等同属直枝组(sect. Junceae),系统发育树中聚为独立支系。新物种的拉丁学名 “jianghuensis” 源自其分布地域 —— 长江(“jiang”)与洞庭湖和鄱阳湖(“hu”),中文名为 “江湖铁扫帚”,既体现了地域分布,也因枝条形态类似扫帚而得名。
新物种的发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研究团队的长期积累与细致观察。早在2016年,团队成员徐永福老师在湘阴县拍到了该新种开花的照片,当时将其鉴定为截叶铁扫帚。2021年,刘昂博士在长沙、岳阳、常德等地也采集了该物种,但仍未确定为新种。直达2023年,李家湘教授在南昌市进贤县青岚湖发现该植物,并通过广泛采集、细致形态学观测、DNA测序分析鉴定,最终确认了这一新物种的身份。
据李家湘教授介绍,该物种以洞庭湖、鄱阳湖为分布中心,严格局限于长江中游河湖堤坝及岸边草地,具有优良的固堤护岸、涵水保土等重要生态功能;经检测,该新种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现有常规木本饲料,有望打破南方优质本土木本饲料资源匮乏的困境。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仍有许多未知的生物资源等待发现;团队将继续开展长江中下游尤其是环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域的植物区系地理、物种演化机制研究,助推长江中下游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保护与利用实践。
该研究由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JJ30995)和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202300)资助,第一作者为雷火竞技博士研究生黄松,通讯作者为李家湘和潘勃。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org/science/article/pii/S1314201125000220